1)第二百九十章 经略王在晋_辽东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上就没有算无遗策的,张恪也不例外,他满心以为呢绒能在明朝大卖。而且他还精心设计了从军队开始的营销策略。

  不过这一次他失算了,虽然义州兵穿着笔挺的呢绒军装亮相,百姓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可是也仅止于此。

  真正代表明朝社会时尚的还是宽领大袖,飘洒若神仙的文人,他们显然对厚重的呢绒没有兴趣。即便是有人喜欢新鲜东西,尝试一下,也会惹来朋友的嘲笑,难道想当丘八不成?

  在这个时代,军人是地地道道的贱业,高贵的读书人可不能和他们扯到一起。

  初次尝试碰壁,晋商和张恪之间也出现了分歧,张恪坚持要大力宣传,打开市场。晋商则是主张动用关系,强迫发给九边军将,充当军服。

  晋商实力浑厚,凭着强大的关系,果然卖出去不少,维持了织机的运转。而义州一方,痴痴打不开市场,几乎停滞。

  寄予厚望的财路眼看着要打水漂,张恪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

  好在事情有了转机……

  方芸卿在跑日本和朝鲜的商路时,知道张恪的难处,就采购了半船的呢绒,不过想试试水而已。

  呢绒运到了朝鲜,引发的轰动简直超出了方芸∧■卿的想象。

  朝鲜达官显贵结伴而来,衣着华丽的妇人抓着呢绒,眼睛简直冒出了小星星。她们毫不犹豫掏出了真金白银,疯狂抢购。

  不到两天时间,几乎卖光了。价钱被抄的翻了十几倍,方芸卿是彻底惊呆了。在大明乏人问津的东西,怎么到了朝鲜就成了抢手货。

  方芸卿心思细腻,她偷偷打听了一番,终于弄清楚了奥妙。

  朝鲜向来以小中华自居,对于天朝衣冠崇拜到了极点。看到呢绒之后。还以为是天朝新式的衣料,岂能不垂涎。

  再加上朝鲜气候偏冷,厚实保暖的呢绒正好遂了愿。

  方芸卿第一次感受到了天朝两个字的分量,难怪那帮读书人都臭屁臭屁的,还真有自傲的本钱!

  随后到了日本,情况也差不多,同样受到追捧。

  墙里开花墙外香,朝鲜和日本的商路打通,呢绒一下子成了紧俏货。

  义州的纺织作坊昼夜赶工,还不够卖的。不得不扩充忍受,增加织机,甚至从大同采购,把晋商的那一份也买了过来。

  如今纺织成了义州最赚钱的生意,连带着家里有个织工,就仿佛考中了秀才一般,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盐和呢绒,两个最赚钱的行业摆在大户们的面前,他们几乎不敢相信张恪会如此大方。一个个激动地来回搓手。

  “大人,您不是逗我们吧?”

  张恪翻了翻白眼,讥笑道:“你们当本官愿意吗?舍命不舍地的东西,毛都白了。还想上蹿下跳的闹,你们当本官手里的刀生锈了不成!摸摸自己的脖子,有没有建奴硬?”

  几句话虽然带着讥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