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七章 入川(三)_红色帝国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着急研制掷弹筒也是有原因的,想想前世日本军队的掷弹筒多牛逼,中国军队伤亡快到1/3都是它造成的。当时日本用的八九式掷弹筒,全重才公斤,精度也不错,有效射程达到了500米,最远达到700米,这个射程有效的保护了操纵人员的安全,也正是用着这款掷弹筒,日军给国共双方乃至美军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在很多人眼里,掷弹筒就是小口径的炮击炮,都是射角大,弹道弯曲,适合用来杀伤躲在工事或者隐蔽物的敌人。而且掷弹筒操纵还简单,杀伤效果特别好,直接躲在隐蔽处攻击敌人的什么机枪阵地,一炮一个准。经典的就是历史上淞沪会战期间,日军用掷弹筒攻击中央军一个拥有36挺重机枪的旅,直接打掉了这个旅32挺重机枪,剩下的的重机枪因为移动不便(好几十公斤),又要躲着日本的掷弹筒,根本就没什么杀伤力了。

  “总指挥放心,我会亲自抓这个掷弹筒的生产任务,保证完成任务。”王军见李卫国这么重视这个掷弹筒,便在那严肃的保证道。

  “多跟着点这个项目,其他的生产也别落下了,必须保证兵工厂产能能跟上部队扩编的速度。”

  “总指挥放心,我代表兵工厂在这里立下军令状,绝对不会拖军队的后退!”

  “有信心就行,带我去看看各个武器生产车间看看吧!”李卫国也不想在这一直听这个兵工厂厂长在这里立什么军令状,便直接去实地勘查一下。

  此时的兵工厂车间,工人们都在认真地生产武器,自从李卫国提出了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流水线作业之后,武器生产的速度现在已经大幅提升起来,就是原材料限制了武器生产规模。

  现在根据的钢铁厂每年生产的出来的钢也不多仅仅8000吨,生铁产量1万吨而已,这些还都要用于生产重要的炮管、枪管等,所以每年的武器产量就被钢产量给限制了。虽然此时中国的钢铁产量也不高加起来还不到10万吨,不过其他的兵工厂可以去国外买钢材,根据地确是不行,只能靠自己更生。

  “总指挥,指挥部电报。”就在李卫国视察兵工厂的时候,身边的警卫员拿来一个电报。

  “挺不错,居然这么快就拿下万源了,去给指挥部说一声,让一师也做好准备,刘存厚那边可不会这么轻易让我们抢他的地盘。”看到二师这么快拿下万源,李卫国也不是很意外,川军什么水平他也知道,拿下万源是必然的。

  接下来的就是应对刘存厚的反扑了,自己跑到四川去插一脚,还不知道杨森、刘湘等会是什么反应呢,对于这些老乡,李卫国可是知道他们很排外的。

  再看了一下电报之后,李卫国就没再管四川的战事了,有徐向浅、陈更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