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六章 年的到来(一)_红色帝国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款新的飞机,性能还不能超过两款已经生产一年以上的飞机,也就没有批量生产的必要了。现在是打仗,可没工夫为了一款性能并不出众的飞机新开一条生产线,纯粹是浪费资源。

  新的战斗机方案没能通过,两个研究所自然就有点着急了,听说这次到了大功率发动机,自然跑过来瞧瞧,看能不能根据这个发动机,新设计一款性能优异的战斗机。

  很快随着隆隆的发动机声音传来,南边的天空陆陆续续出现了一架架运输机,而此时机场上的地勤人员早已清空了跑道。西安机场是双跑道,而且是按照起降运输机以及轰炸机的标准改建的,要是起降战斗机,则是可以同时起飞四架战斗机。

  由于现在前线已经东移,西安的机场并不像以前那么繁忙,只有每天机队抵达,机场的所有人员才会异常忙碌。同时起降数十架运输机,这对机场也是一个很大压力。

  每次飞机降落后,地面的人员就要赶忙把飞机上的货物卸下来,用卡车拉到专门的仓库堆放。除此之外,还要给飞机加油,以及检查是否有问题,因为货物卸完之后,飞行员就要把飞机开回成都继续装载物资。

  由于运输机都主要给驼峰航线的部队,专门飞成都到西安的飞机并不多,基本上每天这些飞行员都要飞两趟,有时候还要飞三趟,一切都是为了赶时间。

  很快装着发动机的运输机降落在了机场上,李卫国以及那些技术人员一窝蜂的都围了上去。发动机不像其他物资,特别的金贵,每一台发动机都是大的木箱装着,并固定好了,以防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损坏。

  不得不说,美国的发动机的确不错,李卫国等人看了之后,都不禁感叹。以李卫国为代表的门外汉,虽然搞不懂发动机怎么看,但是从外观等都能看出比苏联以及自己产的发动机好上很多。

  至于那些技术人员就像性饥渴的男子突然看到一个脱光了衣服的美女似的,双眼放光,就好像眼前的发动机是他们眼中最美的东西。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技术人员一眼就看出来这些发动机的优良,那加工,简直没得说了。

  这也很正常,发动机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这个时候的发动机,肯定是美德英三国的最好,苏联赶这三国还有一定差距。就像前世李卫国看新闻说的,世界上一流航空发动机只有美英两国一共三家公司能生产,俄国跟法国只能位列二流水平,中国也就更得往后排。

  一台一流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出来,需要一流的材料,以及一流的技术工人,两者缺一不可。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这都得需要积累的,想要一口吃成胖子,那是天方夜谭。

  不过现在中共已经有了一定的底子,大量的技校也都建起来了,其中的老师有不少是从那些工业国家请来的。其中有个代表,那就是由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创办的兰州培黎石油学校以及宝鸡培黎工艺学校(注:历史上叫作山丹培黎学校,这个时空自然不必搬到山丹去了)。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乔治何克是英国人,他们跟斯诺等人在抗战爆发后发起了‘工合’运动,并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在香港成立了工合国际委员会,并在当时的未沦陷去开办工业合作社。虽然这个开始的时候得到了国民党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路易艾黎跟中共的关系太过密切,国民党后面就开始打压工合。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