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章 大同战役(四)_红色帝国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校园深处的教学区,有着几间特别大的建筑,其中有一间是一座西式教堂改建而来的。这座教堂的带着明显地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是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不过这座教堂明显跟一般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不一样。一般的巴洛克式建筑,放荡不羁、极尽奢华,建筑内部装饰满了壁画雕塑,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一般的巴洛克式风格需要极为雄厚的财富基础才能完成,但作为一个修建在中国的教堂,显然不可能那么奢华。

  这座教堂则是有点像德国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德国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整个的设计风格也充斥着大量的曲线建筑,以及存在的大量的椭圆空间。除此之外也加上了德国本身的一些特点在里面,跟一般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有点区别。

  就拿这座教堂来说,外观简洁雅致,外墙干净、平坦,跟周边的自然环境比较协调。至于内部,也是有着大量的壁画存在,不过由于时间的原因,看着并不是那么华丽了。

  这座教堂正是以前德国人修建的,不过现在却成为了抗大的一个大教室,因为它够大,足以容纳几百人上千人。这种教堂并不像哥特式建筑那样高耸,内部就是那种大穹顶一样的,空间比较大。

  不过现在教堂内部的风格有着极大的不同,这都是在它成为抗大一部分后造成的。那些极具宗教色彩的东西少了不少,那些雕塑也都不见了,只有那些带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壁画,证明着这里曾经是一个教堂。

  此时的大教室内部可谓是人满为患,除了那些凳子上坐满了人,后面、旁边的空隙之处都站了很多人,从上面看下去,那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这么多人来这里听课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八路军总司令、军委副主席兼抗大校长的李卫国开的一堂公开课。虽然李卫国是抗大的校长,但是他平时还有着很多的事情要忙,学校的事也大多是副校长等人处理。

  不过为了开拓这些军校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李卫国则会定期在学校上一堂公开课,只要是没课的学生都可以来参加。

  抗大从开办到现在,规模早已今非昔比。第一届抗大当时还叫做红军大学,是由原中央红军大学、川陕鄂红军大学分校等各个根据地的军校合并而来。

  现在的抗大不算其在敌后根据地开办的那些分校,这一期的学生人数都达到了8000之众(历史上抗大第四期就有5000来人,不过考虑到这个时空有其他分校的存在,这个数字应该不会那么离谱。)

  至于学制也有长有短,一般是半年一期,也有着长点的。

  现在在抗大上课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军队的干部回炉深造,另外一种是从其他学校考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