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1章 挑選工匠_北宋一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對於寧策的請求,宋徽宗答應的很痛快。

  古代的工匠,地位非常低下,在唐朝稱為番匠,宋朝稱為當行,元朝和明朝稱為匠戶,簡單地說,有些類似後世的戶口,工匠屬於匠籍。

  工匠們世代相襲,沒有什麼話語權,被人看不起,並且工匠不得輕易離開所屬部門,也不能脫離匠籍,沒有外力作用下,祖祖輩輩都只能做工匠。

  大唐世代,伴隨文成公主出嫁,唐朝就曾經贈送吐蕃的大汗,松贊干布,很多工匠。

  這就是歷史的局限性,

  作為穿越者的寧策,目光看得比這個時代的幾乎所有人,看得更遠,也更深。

  實際上,寧策認為,按照後世某位老人所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古代工匠所掌握的技術,正是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最先進的生產力。

  貶低工匠的地位和作用,如此做法,實屬愚不可及。

  正如同歷史上,吐蕃一直都是大唐的死敵,直到唐朝滅亡,吐蕃方才逐漸消亡,在這其中,跟隨文成公主前去吐蕃的工匠們,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寧策用腳都能猜得出來。

  原本愚昧落後,但野蠻嗜殺的吐蕃人,得到來自大唐的工匠,得到先進技術,製造先進鎧甲和兵器,所以才能跟唐朝分庭抗禮。

  得到宋徽宗的允許后,寧策謝恩。

  這事就算定下來了。

  寧策問王黼,「敢問王相爺,十萬套軍服採購價是多少?」

  王黼說道:「一套軍服一貫錢,共計十萬貫。」

  朱勔在一旁陰惻惻地問道:「剛才東平伯曾言,價格會比周坤的出價低?」

  寧策略一沉吟,心中暗自計算,

  一匹布能做一套衣服,一匹布的市價是六百文,加上裁剪制衣的人工費,大概一百文,總共下來七百文,周坤出價一貫錢一套軍服,利潤空間並不小。

  於是寧策說道:「下官願以九千貫錢的價格,提供這一萬套軍服。」

  聽聞能省下一千貫,宋徽宗很欣慰,「不錯,寧策為朕分憂,朕很高興。」

  第一次北伐失敗,宋軍損失了很多錢糧,所以宋徽宗對於一千貫這樣的,以前看不上的小錢,現在也比較在意了。

  談完軍服后,宋徽宗臉色一肅,

  「寧策!」

  「臣在。」

  「你攻破燕京城有功,雖然未能守住,但朕一向有功必賞,這次便升你一級,由東平伯晉陞為東平侯。」

  寧策大喜,急忙謝恩。

  原本按王黼,梁師成等人商議的結果,寧策雖然破燕京有功,但擅自行動,影響大局,只能算他功過相抵。

  但由於二次北伐在即,朝廷不能給人刻薄寡恩,有功不賞的印象,否則作戰時,誰還肯奮勇向前?

  於是官家便改了主意,

  借著二次北伐的光,寧策成功地由伯爵,晉陞為侯爺。

  宋徽宗又說道:「這十萬套軍服,是為二次北伐的將士們準備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