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8章 兩路伐遼_北宋一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聽了朱定國的話,寧策心中一動,頓時也想起一事來。

  於是便問:「莫非童貫此舉,與官家的御筆三策有關?」

  朱定國點了點頭。

  寧策心想好嘛,關鍵時刻,宋徽宗又開始出昏招了。

  御筆三策,便是興兵伐遼之前,官家親自囑咐童貫的三項基本原則,

  「如燕人望風投降,上也;燕王納款稱藩,中也;燕人不服,按兵巡邊,下也。」

  在寧策看來,這純屬假仁假義,且又自大無知。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三項原則,沒啥問題,

  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

  於是宋徽宗照貓畫虎,給童貫也來了這麼一出,

  原因就是在金國的接連打擊下,遼軍不斷地慘敗,宋徽宗以及身邊臣子,都認為只要十五萬大軍一到,遼兵一定會驚恐,投降,

  所以宋徽宗的意思就是,最好結果就是遼人投降,其次就是遼人成為大宋的藩屬國,再其次才是用兵打仗。

  並且這皇帝還比較虛偽,不用打仗的說法,用什麼巡邊,也就是巡視邊境,整個既想做XX,又要立牌坊。

  然後童貫如獲至寶,想來想去,就想了這麼一個武力游,行的戰法,自詡仁義之師,秋毫無犯,一路炫耀武力,希望對方趕緊投降。

  所以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真是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豬隊友坑人,但豬領導,能活活坑死人!

  寧策嘴上跟朱定國談笑風生,心裡卻暗自警惕起來,心想自己可不能再跟著皇帝的節奏走了,得有自己的主張,為將來提前做準備。

  如果宋徽宗還是跟以往一樣,胡作非為,瞎指揮一氣的話,自己就得早些準備後路,不能跟著皇帝一起死。

  片刻之後,朱定國離去。

  寧策親自帶人相送,一直送到木橋邊上,眼看朱定國的身影,消失在對岸,再也不見。

  寧策騎在馬上,看著匆匆過橋的士卒們,這些人皆是衣衫破舊,手中兵器也是一般,其中不乏生鏽破損,士卒們神情緊張,臉色隱隱有些絕望。

  雖然在寧策的支持下,這些士卒近日很是吃了幾頓飽飯,頓頓也有葷腥,臉色變得開始紅潤。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宋就如同一棵被蟲子啃咬得千瘡百孔的老樹,早已搖搖欲墮,樹葉也大半變為枯黃,雖然偶有幾片嫩綠新葉,但能持續多久,猶未可知。

  大宋士卒缺乏訓練,兵餉屢屢被剋扣,武器裝備也是十分廢弛,這些吃不飽,穿不暖,手拿破銅爛鐵的士卒們,究竟有多少戰鬥力,恐怕童貫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從宋徽宗,到童貫,都想用虛假的人數,十五萬大軍,來嚇得遼兵望風投降,而並沒有和遼軍決一死戰的勇氣和信心。

  此戰的結果,多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