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五十一章 赐死童贯_水浒真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克公的府邸,李纲坐在众人中间。

  大家原本还没把这个地位低微的太常寺少卿放在心上,如今一看,这李纲确实有些本事。

  他利用信息差,先是在太子赵桓面前尽力的贬低金国。

  让赵桓觉得金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从而支持他主战的决心。

  随后利用赵佶畏战的心理,在骆驼身上再添一把稻草,将赵佶的心理防线彻底压垮。

  让他为了保命而选择推卸责任,弃城逃跑。

  朝堂上的几大奸臣,其权势全部来源于赵佶。

  一但赵佶退位了,他们就失去了靠山。

  朝中忠臣数十年都搬不倒的几大奸臣,一夜之间就有可能会灰飞烟灭。

  众人认同了李纲能力,同时也认同了他的地位。

  虽然李纲现在官职较低,但作为从龙之臣,赵桓登基之后,李纲定会一飞冲天。

  金军逼近,传位进行的十分仓促。

  当天晚上,赵佶刚刚下旨。

  第二天,还蒙在鼓里的赵桓就被轿子抬进了宫里,经过一系列简化过的仪式,变成了大宋朝第九位皇帝。

  于此同时,赵佶已经收拾好了东西,正准备带着他的亲信们逃到江南。

  李纲的建议说的不错,蜀地确实安全,也有偏安一隅的资本。

  但是四川终究不如江南发达。

  赵佶享受惯了,让他去四川吃苦,他哪能受得了。

  于是他决定不去四川,而去江南。

  江南物产丰富,往日在东京享受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从江南运来的。

  到了江南,路反而近了。

  再加上有长江天险阻拦,江南也比东京安全的多。

  赵桓刚一上台,确实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架势。

  李邦彦等人正准备劝这个新君割地赔款,却被赵桓痛骂一顿:“尔等整日只知道赔款,我天朝上国连面子都不要了吗?”

  张克公等人见赵桓果然支持抗金,于是个个欣喜。

  朝堂上那些想要投靠新皇的骑墙派果然站到了主战派一方。

  求和派的声音顿时被压了下去。

  赵桓道:“若等金军渡河包围开封,一切就都晚了。

  朕决议御敌于黄河以北,众臣意下如何?”

  众人见这个新皇帝提出的方案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越是便纷纷支持。

  求和派现在只能装死,在朝堂上低头当鸵鸟。

  得了众臣的支持,年轻气盛的赵桓立刻起了念头:“此等危难之际,朕决定御驾亲征,谴御营步军指挥使何灌率兵两万坚守河津,内侍梁方平为监军,朕亲自到滑州督战。

  一定要守住河津,将敌人挡在黄河以北。”

  众臣一片山呼海啸的支持。

  赵桓想的很简单,他以为自己这个皇帝亲自到前线督战,军士们一定会士气大振,将北方的侵略者赶回去。

  但战争没有他想象的这么简单。

  赵桓要离开东京,前往滑州。

  东京不能没人。

  于是他想到了之前从太原逃回来的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