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垄断野望_立鼎18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正式量产精钢的厂子,人均消费钢材估计能打个钉子,不是不想买,是买不起啊!

  全靠进口,洋鬼子们恨不得每样东西都卖出**的利润,那价格之坑爹,可想而知。

  然而上百种钉子,数十种规格的钢筋铁丝,都不过是堆在一角,更多的刀具、量刃具、锁具、通用五金,以及门窗、木工、船用、家具、服装、模具、箱包、皮带、装饰……千门万类,数不胜数!

  亮闪闪,冷森森,光灿灿,乌沉沉,各种色泽的金属制品,透过商人们的眼珠子反射出来的,全都是金光银彩。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数不清的银子!

  六间房子看完,谁也没有来时的疑惑和初始的贪婪,一个个机械的把目光扫过琳琅满目的货架,脑子里混沌一片,翻来覆去的盘算着自己经营种类里那些货物,会带来多么大的利润,几倍几倍的,让他们的算数技能严zhòng倒退。

  做生意的人没有一个是傻瓜,走马观花看一遍后都明白杨浩的意思了,告一声罪,相互招呼着,就在旁边的商务洽谈室里,各自占据一张桌子,脑袋凑一块小声的商量,看看如何凑份子来承销其中一部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并非此地交通不发达就都没钱,实在是生意的盘子太大了。要知道在清末的中国北方,除了山西那些走口外贸易的,积累两百多年才凑起“白银谷”数以亿计的庞大财富外,大多数的商人,一年经营所得有个几百大洋利润,就相当不错了。

  举例来说,如今在招远开金矿的李家,那是全国都挂了号的大牛,最红火的时候,一年开采黄金7000两,手下养活着民工3000人上下,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剩下的纯利润多少?白银1300两!而他们投资本金多少?30万两白银!

  而山东本地有名的天下四大旱码头之一周村,其染织业闻名全国,生意最大的东来生绸布庄(电视剧《大染坊》的原型),其资本也不过只有区区3万两。可想而知,这年头地方商人的财力究竟多么有限。

  可以说,能够拿出一千两资本的,在日照县都是大商户,可杨浩摆出来的单子货物量,可能达到百万两之巨!他们个人连百分之一都吃不下,却又担心消息传出去后,北边胶州、青州、烟台乃至天津,西边沂州、兖州,南边海州、上海的商人知道了,抱团杀过来虎口夺食,到时候他们哭都没地儿。

  这里面,上头有人罩着的蔡家当仁不让的成了核心,同样打消了大包大揽念头的李管家,坦然让他们先商量,自己则派人快马加鞭的回庄里去把山西平遥商人宋云生给请了来。

  宋云生这两天过得很不安心。蔡渠也没瞒着他,当务之急是怎么跟杨家打好关系一起发财,被劫走的区区一两千两货物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