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圣明天子解臣忧(上)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气沉凝的紫宸殿内,太子李亨拿着奏章的双手不断颤抖,王鉷工工整整的楷字,在李亨眼里都变成了一把把射向自己的匕首,将他割得体无完肤。

  “违纪携幼子出征”、“敌酋险遁”、“斩草未除根”、“移拔之子逃窜,移拔之女收容家中”等字句如同锐利的长枪短戟,不断刺痛着李亨脆弱的心脏。

  “难道圣人要再兴大狱?降旨让某参加朝议其实就是因为这份弹劾奏章吗?这是李贼的意图还是圣人的意思呢?”李亨的心里七上八下,已经完全慌了神。

  李亨自认为不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从小就想着以普通皇子的身份度过一生。其实他生母杨贵嫔家世显赫,系关中名门,又自幼在王皇后身边长大,作为皇后的养子,在诸皇子中还是有较大优势的。

  但李亨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为三皇子的排行和相对中庸的能力距离含元殿中的宝座特别遥远,故从未奢望过太子的位置。

  起初事情也确实是按照李亨认为的方向发展的,父皇即位才三年,就立了英姿勃发、风流倜傥的二哥李瑛为太子。

  李亨和这个皇兄虽说不上特别的投缘,但也无甚厌恶嫉妒之心。二哥李瑛性格宽宏,想来登基之后也能顾虑棠棣之情,保持花萼齐辉的局面。在太平盛世当个富贵闲散的王爷,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吧!

  然而,武惠妃的独宠和十八弟李瑁的出生改变了一切。先是养母王皇后为武惠妃设计陷害,被圣人以巫蛊和压胜的名义废除后位,旋即崩殁,使自己失去了慈母的春晖;后是二哥李瑛、五弟李瑶和八弟李琚轻信武惠妃的矫诏,带兵入宫捉贼反被诬陷谋逆大罪,一日之内皆被贬为庶人,后又全被赐死,酿成了震惊天下的“三庶人案”。

  太子被废,东宫空悬,本以为圣人会随了武惠妃心愿,立十八弟为太子。不料风云突变,费尽心机的武惠妃在三庶人案后突然染病而亡,立十八弟为太子的呼声就如退潮的海水低了下来。圣人忽而垂青于己,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立自己为太子。

  虽然李亨从未积极争取过东宫之位,但成为天下第二人之后,来自诸位兄弟的艳羡、百官僚属的拥戴和天下万民的景仰,都让他陶醉和享受。

  在入住东宫那一刻,他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太宗皇帝不惜血溅玄武门、为什么则天皇帝不顾儿女亲情、为什么父皇要冒死发动唐隆政变……权力这个阿堵物,无色无味,却甘胜美酒、甜若饴糖,实在是令人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啊!

  沉醉于权力中的李亨,积极丰满自己的羽翼。托养母王皇后的遗泽,自己得到了关东望族太原王氏的倾力支持。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的王忠嗣,是名将王海宾之子,开元二年(714年),其父在抵御吐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