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三章 旧大陆彼端的未来_来自东方的骑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限制统治者的对外扩张。

  在哲学上,前世我的故乡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是拥有着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没有的成就。那些哲学的确很适合个人与家庭,但将其作为国家策略显然并不适合。这也是后来那些传统哲学被我故乡的同胞所诟病的原因。

  他们认为是这些古老的哲学理论害了这个国家,因此完全摒弃。

  前世明王朝的海禁政策,使这个王朝遭受严重损失,长期的海禁使政府损失大笔税收,私贩横行也使内地的竞争加剧,但是当时的明王朝政府对此置之不理,仍秉承一贯不对话、严格控制的政策,全面禁海的政策。比如《大明律》明确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根据《大明律》此规定,沿海居民下海也是违法行为,这就断送了明朝走向海洋的任何希望。

  一方面民间有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又不允许。甚矣!官司之所困,征役之所穷,富豪之所侵,债负之所折,怨人骨髓。”为了谋求活路,渔民与商贩被迫从事走私活动。也就因为这个原因,所谓的“倭寇”之中开始充斥大量的华人。

  记得前世地时候我曾经看过故乡地人们讨论过地倭寇中有华人地事情。在前世看故乡地方志以及故乡地方相关材料地时候我也曾看到过一些类似地描述。那份材料之中记载了一次倭寇攻陷我故乡东南沿海县城地事情。其中写道“海寇大多华人。华人狡。善骗夷。福清之陷也。盖华人之先其夷于睥睨间。守睥者睹其夷。遂惊而逸。即陷。华人乃又先之。骗夷以狱此帑藏也。夷遂呼其类数千人劈门以入。而其时华人已群入藏中负其万金走矣。夷人不知华人负之矣。及败。其俘

  华无一夫被创者。”

  可见所谓地倭寇地确有一些是由华人组成。受益者也多是华人。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地事情?

  “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本来是件好事。所以也得到了沿海平民地支持。不仅如此。也有当时地官员说过:“滨海顽民图贼厚利。从而贩取柴米、酒肉以馈之。打造枪刀、铅丹以助之。收买违禁货物以资之。饰送娼优、戏子以悦之。每见官兵动静则星火徒报。官府密令哨探则推避不从。宁杀可爱之身而不忍背不可附之贼。”可见当时海上贸易对于沿海平民地吸引力都已经让他们足以不顾禁令地程度。

  既然是好事。为什么要禁止呢?

  后人论及这段历史。有谓:明朝政府地海禁令。不仅造成了倭寇之祸。也使明王朝走向闭关锁国地道路。以后地清王朝政府同样继承了明朝地政策。如果华人倭寇事件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演变为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