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7章 官渡秘闻(上)_这个郭嘉不一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表就曾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举双手欢迎,还扬言要配合袁绍大军夹击曹操,来个背袭许都。

  而今时过境迁,却不见刘表有丝毫动作。那么问题来了,当官渡之战从僵持阶段转为白热化决战的时候,荆州刘表他又在干什么?

  答案其实早有了,他在荆州处理“家务事”。荆州后院突然起火,刘表哪儿有心思再去支援袁绍,救火还来不及呢。

  那么,这把火又是怎么烧起来的呢?

  对喽,就是因为长沙太守张羡。

  前文也提及过,刘表当年只是遥领荆州,直到拉拢了荆州当地的几大新兴士族门阀之后才奠定了荆州的实权,但有一人打从开始就与刘表对着干,虽然名义上是刘表的部将,但实际上干的还是自己活,听不听刘表指挥全看自个儿心情,那人便是长沙太守张羡。

  两人的关系有点像省高官跟副省级市高官,虽然级别有差距,却是听宣不听调。

  刘表与张羡的矛盾倒不是因为真相互看不顺眼,而是身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冲突的必然结果。

  张羡是南阳人,土生土长的荆州人,曾担任过零陵太守、桂阳太守,到如今的长沙太守,自然而然被荆州士族推崇成了旧士族派的代表人物之首。

  而刘表则是山阳郡人(今山东微山),空降至荆州的皇亲。为了巩固他在荆州的地位与影响力,还选择与蒯、薛、蔡、庞等几家新荆州士族共谋大事,自然也成了新荆州士族派的代表。

  说来有些复杂,其实大可一言以蔽之,荆州新旧士族间的利益纠葛就体现在他们俩的身上,因此才会反目成仇。

  当袁绍把伐曹檄文发至各州各郡时,当刘表毫不犹豫发声支持袁绍时,这位一直与刘表唱反调的张太守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张羡认为,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无论胜负那都是两个臣子间的争权夺利,没必要上升到提前站队的高度,且天子尚在许都安安稳稳,你刘表此刻跳出来出声要当袁绍的一条舔狗,这行为就是在赤果果的藐视天子,身为皇亲却帮着外人打击正统,莫不是你刘表自己想当皇帝?

  这么一想,似乎也能解释刘表为何如此积极了。

  当然,以汉臣自居的张羡就不能忍了!

  正好,当时深受孙坚遗泽的桓阶就在张羡家中做客,听闻此事之后便主动找上张羡替其出谋划策,大致意思是说:“明公,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违背义理之人皆无好下场,现今袁绍打着勤王的名号干着威胁天子安危的事儿,怎么说都没道理,刘表又不辨是非紧随其后,他们这是在自取灭亡啊!明公如此英明,自然不能跟他们一样一路走到黑啊,坚决要与他们撇清干系。”

  这话说到张羡心坎里了,不住点头问:“桓先生所言甚是,那眼下当如何是好?”

  桓阶摇头晃脑道:“丞相今虽势弱,然其兴义兵救天子于危难,扶汉室之倾颓,又奉旨而讨逆,大义所在天下何人不服?今明公拥四郡之地,何不力保三江不失,待王师南下,即可南北呼应,刘表,呵呵!不足惧也。”

  张羡闻言大悦,击掌叫好道:“好,先生之计正合我意。”

  于是乎,张羡就以长沙为基,连附近三郡搞起了反叛,一时间让刘表直呼头疼不已,只能把准备远征许都的大军急急调往长沙平乱。

  策略倒是没错,只恨张羡手底下没什么能人,要不然也不会听桓阶在其跟前一通瞎吹就开干了。因此,十分悲催的成为了官渡之战背后的一枚弃子。

  而落子之人,正是距长沙千里之遥的曹家军师祭酒郭奉孝。

  想来大家也能猜到了,不错,那凑巧去张羡家做客的桓阶正是郭嘉秘密派去荆州捣乱的说客。

  郭嘉很想问问刘表:“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想来,刘表的表情定然很是精彩,只可惜,郭嘉是无缘得见了。一起看书网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