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血祭红旗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州,在锦州之北,北临大凌河。

  十月,兵部新任尚书陈新甲上书皇帝,认为宁锦形势于大明有利,要求趁机收复广宁、义州、右屯三城,并重筑大凌河城。如此一来,锦州、大凌河、右屯就能成为犄角之势,可以互相依托,收复这三个据点以后,可以再向东北依次推进,收复重镇广宁城。

  如果能够顺利的推进广宁,稳固起大凌河三角形防线,那么朝廷就能大大改变如今薄弱的关宁锦防线,进可攻退可守。

  控制广宁,背靠锦州、大凌河、义州、右屯诸城,那么进可继续东进,向清军控制的腹地纵深发展,争夺辽河河套平原。退也可扼住清军进入蒙古地区,切断清军与蒙古的联系。

  广宁向来就是明清争夺的要地,十几年前的广宁之战,明军大败特败。十年前的大凌河之战,明军想要修筑大凌河城,夺回广宁,清军闻讯大举来攻,最后双方大战,明军再次大败。

  如今,刚解锦州之围的大明,却已经迫不及待的重提推进广宁,再筑大凌河的计划。以陈新甲为首的兵部官员们,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

  兵总尚书陈新甲的计划,其实就是当年袁崇焕被杀后,孙承宗提出的那套战守计划。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个计划并没有问题,方向很对。没有广宁,锦州难守,关宁锦防线太单薄。有了广宁、大凌河,不但直逼清军的腹地,威胁辽河河套,而且还能切断清军与蒙古的联系。正是因为广宁失守,清军才一次次的得以绕道蒙古,自蓟镇燕山一带攻入京畿。南下河北山东劫掠。

  崇祯批准了这个计划,一如当年他批准孙承宗的时候。

  蓟辽总督洪承畴收到皇帝的旨意,率前东进。

  灰蒙蒙的黎明。

  在灰暗和朦胧的晨曦之中,大明的二十万大军开进大凌河前线。红旗漫卷,猎猎飘扬,那是几十年来。都没有过的雄伟气势,望之令人生畏。

  在义州城外,吴三桂、祖大寿、王朴、刘肇基、马科五镇兵马在义州城外摆开阵势。

  城外遍布明军营地,从义州西面辽东长城脚下的大定堡、大康堡,到大凌河北岸的大靖堡、太平堡,以及东面的镇夷堡、团山堡,到处都是明军的红旗在飞扬,在猎猎北风中发出啪啪的声响。

  大凌河和支流缅河上,也遍布着许多明军的船只。船头插着明军红旗,满载着明军的弓箭手们往来巡弋。

  一支支的队伍正在义州城下汇集,辽西提督兼宁远总兵官吴三桂等不及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的大部到来,他准备率先发起一次进攻。

  排列在城下的大批明军人声喧哗,充满嘈杂。巡逻骑队在乱哄哄的各镇兵马边来回的巡走,大群的民夫在工匠的带领下正在打造攻城用的器械,一棵棵树木从远处的山上砍伐运来,然后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