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东征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切都由刘钧说了算,然后他就点个头同意,要盖章的时候再摁个章,绝无反对。

  刘钧调了七个营南下,两万余人马,其中镇标两营,一个骑兵营一个步兵营,另外加上一个教导营一个辎重营,然后是朱大典名下的抚标三营,讲武堂所有学员随军。

  其它的兵马刘钧一个没调,让他们继续训练。郧阳留了两步一车三个营,夔州于翼明的四千兵刘钧也没调,蕲黄的两万新兵,他也不打算动了,兵调的越多,粮草器械运输任务越重。

  七营兵马在郧阳码头告别前来送行的官商百姓,许多郧阳百姓还真的不舍得九头鸟离开,这些兵来了后,郧阳的秩序好多了,而且这些兵身上都比较富裕,休假时经常上街买点东西吃个饭什么,不但从没有吃霸王餐之类的恶习,每次都会主动付钱。

  连带着城里和码头上的争斗都少了许多,治安变好了不少。

  “你们还回来吗?”

  “小伙子,带两个鸡蛋路上吃!”

  瞿式耜站在依靠在江边的船只甲板上,充满感慨的看着这一幕。

  “前所未见啊,九头鸟进驻郧阳不过月余,居然就已经在当地百姓心中赢得如此声望,可喜可叹。军门真是带出了一支好兵。”

  “这些都是我们楚乡子弟兵,身为军人,自然就是要保家卫国,他们只是做到了应该做的而已。”

  瞿式耜感叹的道,“话虽如此,可放眼当今大明能做到这一点的,能不扰民甚至还能得到百姓如此拥戴的兵马,九头鸟独此一家了。”

  两名督监太监看着码头上的这一幕幕,也惊讶万分,久久难以相信,这是真的还是作戏?

  两万兵马乘船顺汉江而下,千帆竞扬。

  从下游到汉江上游,尤其是在过了襄阳段后,会有许多险滩,如果没有顺风,就只能让船员跳下江去到岸上拉纤拖着船过滩。纤绳年复一年的在那些险滩上的石上勒过,形成了许多一道道的纤痕,被人称为纤夫石。

  不过顺江而下的时候,则轻松方便多了,顺江下,也是船手们最轻松愉快的时候,全程扯着帆摇着橹就行了。

  九头鸟两万余人搭乘着数百只船,载兵载炮,比走陆路既快且轻松。刘钧他们只携带了少量粮食上船,这次往淮西剿匪,刘钧并不需要从郧阳千里迢迢的运粮过去。

  刚刚结束的秋粮收获,刘钧早跟粮农们签订了许多购粮契约,又提前付过定金,因此这次粮食一收获,刘钧就让人拉着银子一县一县的把粮食如数收了回来。收回来的粮食,刘钧分别存入了长江和汉江设立的十余个城池的粮仓之中。

  其中在汉口、武昌、黄州、蕲州每城的九头鸟粮仓中都存粮过十万石。九头鸟此次出兵,只需要提前派几名军需官往蕲州去,让他们提前准备好粮食就好了。

  自郧阳到汉口,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