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七章 交流_全音阶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睛都看着杨景行。

  杨景行不休息,面向同行们说:“勃拉姆斯随想曲。”

  这下响起了一些掌声,不过很快停止,因为杨景行开始了,还是那么专注投入。

  而勃拉姆斯结束之后,在几个教授的领导下,大家把之前欠贝多芬的掌声都一并补上了。

  刚开开始的时候,好多人可能还不理解为什么天才要选择一首难免显得稀松平常的曲子。

  如果抛开了历史时间价值,这首勃拉姆斯的随想曲确实可说一般,至少想象中天才是不太钟情这类作品的。

  可杨景行弹完后,好多人就理解了,这鸟人是来炫耀的。杨景行几乎是在抢@劫,通过他的演奏和编曲技巧把勃拉姆斯的创作功劳都抢到了自己手里,而且还抢得那么体面正派,成果不凡。

  或许是因为勃拉姆斯的历史地位不如贝多芬,杨景行在这首随想曲上做的手脚比弹悲怆时多得多,不光是节奏和轻重缓急,他甚至敢篡改和弦旋律!

  作为一名演奏者,杨景行这样做很冒险。不管他的天才是不是得到了公认,但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杨景行身上绝对没有霍洛维兹这种大师所放射的那万丈光芒。而没有那耀眼的光芒,就别指望听众任由你为所欲为。

  霍洛维兹可以按照他的理解去修正作品,使作品达到他心目中的艺术完美,那是因为他是几百年出不了一个的超级大大大师,而且他做得很好,听众不但接受还很喜欢,很赞叹。

  可杨景行算哪根葱,别不是被那些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教授们吹嘘得忘乎所以了吧,敢这么胡来。

  所以掌声虽然比之前热烈,但是听众们并不是那么激动诚挚。大家更像是为了和教授们保持一致,就像是群众下属们给在台上讲了一大通废话的领导们结束啰嗦的鼓励。

  至于杨景行的所作所为到底怎么样,大部分人都不敢妄下定论。

  喻昕婷够义气,众目睽睽之下还敢给杨景行大面子,巴掌拍得比较欢。

  杨景行对喻昕婷笑了一下后看听众:“我想交流最大的乐趣就是分享了,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学琴过程中得到的乐趣,做得不好请多原谅。接下来是普罗科菲耶夫B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这件作品被认为是作曲家的奏鸣曲中最了不起的作品,尤其是第三乐章,鲜明的风格反应的是战争的激烈残酷和战争带给人的影响。

  因为这件作品风格太过鲜明,所以不同的演奏者诠释出来的感觉会非常不一样,就算是外行的听众也能明显地感受到。当然,对各种演奏风格的褒贬也就大相径庭了。有些人认为越快越好,有些人认为稳重一点更合适……

  杨景行会怎么表现?大家打起了精神,有点拭目以待的意思。

  不少演奏家在弹这首曲子的时候手会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