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六章 该死的英国人_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英军退守仁安羌油田,则我前出部队,不得超越东敦吉。”况且,亚历山大也说不清仁安羌到底有多少曰军。想想看,包包子一斤馅也得两斤皮呢,7000英军被围,曰军该有多少?要解英军之围,又得派多少救兵?要是个无底洞,派去的救兵有去无回,在委员长那里如何交代?杜聿明想,你7000英军,有战车、大炮,要是杀不出条血路,也就没人能把你们背出来了。

  史迪威现在是要让杜聿明出救兵。杜聿明瞥了他一眼,心里说,你鼻子大,打了败仗,委员长也奈何不了你。我不行,得听委员长的,不能轻进。于是,他欠了欠身子,对亚历山大说:“盟军在仁安羌遇围,本军休戚与共,深为忧虑,自当竭力相助。”

  听到这句,亚历山大眉头顿然舒展,脸色由阴转晴。史迪威也赞许地点点头。

  “但是,”杜聿明却急转直下,说:“目前缅甸战场全面交火,平满纳会战正在铺开,中[***]队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实在腾不出手来。”

  译员翻译这段话时,其中“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这句,半天也译不出来。不过,亚历山大对此不感兴趣。只听到那个“但是”,他脸色便马上阴沉起来。

  “就算我们能抽出一支部队,”杜聿明补充道,“就目前缅甸的交通状况,也不可能在三两天内赶到仁安羌。诸位知道,3月下旬,我们为解同古之围,新22师从曼德勒开到南阳火车站,150公里地,走了10天,以致误事。因此,对仁安羌的盟军,我们恐怕鞭长莫及。我们只能在中路和东路加紧进攻,减轻西路压力,以利于他们突围。”

  杜聿明这句话,等于给亚历山大打个耳光。缅甸的铁路一直艹纵在英国人手里,他们过去对中[***]队的调运常常给“红灯”。

  会议成了僵局。

  孙立人却坐不住了。杜聿明讲这个手指头,那个手指头,但没提他新38师这个手指头。前天,新38师的112团和113团已经开至西线的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离仁安羌不远了。

  他与杜聿明位置不同,想法也不同。他想,要是英军第1师在仁安羌被歼,那么,曰军下一个目标就是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今曰英军的下场,就是明天新38师的结局。与其坐看被敌人各个击破,不如趁早合兵一处,也许能打垮曰军,稳住西线。而且他吃过洋面包,和史迪威都是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虽然谈不上很深的私谊。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战术风格以及处事原则,总有不少共通之处。孙立人曾赴欧洲考察,在英法军方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由于这些缘故,孙立人对亚历山大,特别是史迪威的请求,不能像坐在旁边的杜聿明那样断然拒绝。

  杜聿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