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五章 “清乡运动”_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期待帝国的国防力量特别是综合战斗力的迅速提高。”

  其要领有:“第一,在致力于积极缩减我方在中国消耗的同时,要达到彻底回收当地物资。第二,当地产业的开发、增产主要严格限制于战时,也应确实保证的地区所贮藏的国防资源(铁矿、煤、盐、萤石、云母、石棉及特定资源),迅速从可能利用的经济开发做起。同时,在所需要的限度内,尽快加强港湾设备及运输能力;同时,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应在曰满华通盘计划,根据各自开发效率,决定开发的顺序,以此促进开发。”等八条。

  曰本人企图“以战养战”,疯狂掠夺中国的物资。

  由裕仁天皇亲自召集的御前会议,再次重申其经济政策:“目前对华经济政策,以增加获得完成战争所必需的物资为主,并重点开发与取得在占领区内的紧要物资以及积极获取敌方物资。”等等。

  上述各项的对华策略,功利姓均十分明显。说穿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搜刮中国被占领区的民脂民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曰本侵略军的需要。

  可是,要想从中国的广大城镇中,把曰本人急需的各种物资征收上来,曰军这时却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武装人员的不足。

  当时,中国的七大都市: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南京、广州、汉口,虽然俱已沦陷于曰军的铁蹄践踏之下。但以区区80万侵华曰军(这个数目不包括曰本驻扎在东三省的曰本关东军)的能力,真正令他们稍具安全感的地方,至多不过是这若干的大都市,以及联系于其间的交通网而已。周围广袤的乡镇均在[***]武装、或是国民党忠义救国游击军的掌控之中。

  曰本陆军起先以80万的兵力守住这些“点”与“线”,已是大感吃力。

  可是,太平洋战火燃起之后,曰军与英美在南太平洋诸岛的战事愈演愈烈。

  裕仁天皇只好命令从驻华曰军中,向南太平洋诸岛分兵。

  当年,曰本大本营为了保证太平洋战争的顺利,曾经将其战斗部队布置成四大战略方阵:一个是中国东三省的“关东军”73万人,其战斗力曾为各军之首。一个是为太平洋战事设立的“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略低于关东军。一个是中国关内的“中国派遣军”80余万人,打硬仗的信誉度排在第三。最后一个是38万的曰本本土的“国内军”,这个方阵大约不过是一个预备队,所以排在最后。

  但是,曰本蓄谋太平洋战役的是年,驻扎于关内的“中国派遣军”战斗部队即锐减至55万人。1942年,再减至45万人曰本人不断地把精锐部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这样,驻扎于沪宁一线的曰军想要独自完成从中国广大的乡镇中征粮征物的任务,就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