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二三章 高屋建瓴,意在何处?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英斟酌说道,“想来应该是先尽可能的稳住巴蜀世家,但也在巴蜀谋求除了他们之外其余可合作的人?”

  王猛颔首:

  “或许仲渊有时间的话应该去汉中看一看,关中占有汉中之后,仲渊还没有去过呢?”

  “不错,除了汉中,其余各处其实都有涉足。”杜英回答。

  “梁州是面向巴蜀的第一线,常年和巴蜀那边打交道,所以仲渊问策于我,不如问策于雍瑞等人。

  而且······”王猛欲言又止。

  或者准确说是点到为止。

  当初杜英实力还很弱小,为了能够拉拢梁州世家、快速解决梁州刺史司马勋这个野心勃勃的腹心之忧,其实是给了梁州世家,诸如雍家、梁家,很大的自主权的。

  不过雍瑞和梁殊等人还算是很配合杜英的工作,且在王猛的坐镇指挥之下积极推动关中新政,加快和巴蜀的通商。

  这也是因为梁州世家本来就很弱小,完全不是江左那种盘根错节、传承百年的庞然大物,所以借助关中的政策快速发展壮大,本来就是他们所期望的。

  只要能够让自家子弟考入各个关键位置,并且在通商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财富,那么不是世家也胜似世家了。

  所以王猛是在提醒杜英,梁州世家的忠诚是建立在现在杜英能够源源不断为其带来诸多好处的基础上的,而若是有朝一日他们完全在财政上和权力上掌控了梁州,又会不会出现别的心思,不可知。

  因此该去看一看的,得去看一看,该震慑的宵小之辈,更是应当震慑。

  需要让梁州世家们意识到,他们能有今天,并不是因为杜英的器重,而是因为杜英的恩赐。

  他们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梁州毕竟是王猛当初指挥建设的,所以这件事,王猛出面不合适,其余人的分量则远远不够。

  唯有杜英亲自走一遭最合适。

  尤其是还牵扯到关中下一步针对巴蜀的战略。

  “除了汉中,还有西凉。”杜英徐徐说道,“余走到哪里,就只是看着关中新政的架子搭起来了而已,现在更是得去看一看,这架子是好的,里子有没有偷工减料?

  而在不同的地方,关中新政都有所不同,那么在这些地方的是不是也能够适合于本地的发展呢?”

  王猛抚掌笑道: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仲渊明悟矣!”

  杜英叹道:

  “这一次轮到师兄放手一搏了,而背后偌大的关中,余来坐镇。”

  “该回长安看看了!”王猛伸手拍了拍杜英的肩头。

  这是杜英成为都督之后的第一次。

  就像是昔年在山上,师兄对师弟做的那样。

  他盯着杜英的眼眸,叮嘱道:

  “师弟切不可一直向前走,时不时的回头看一看,不是坏事。”

  杜英一拱手:

  “谨受教。”

  “诶诶诶!”王猛也难免露出来他更为招牌的玩世不恭的笑容,虚扶一下,“余可受不起都督这般礼节。”

  杜英轻叹道:

  “师兄之心思,余了然,因此不想让师兄失望。”

  历史上的师兄,在撒手人寰的时候,犹然还劝诫着苻坚,此时不是南下的时机,奈何······弥留之际的师兄,大概应该能够察觉到苻坚眼底的坚定吧,他的心中又不知道该是怎样的失望?

  半生心血,眼见就要付之东流的失望。

  所以杜英一直都明白师兄想要什么,也不想让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看到师兄充满失望和无奈的眼神。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