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七六章 幽怨的目光和大建设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敌,经历坎坷可怜、又主动放低姿态的时候,让谢道韫想要想方设法展露大妇的权威,又难以直接动手,所以只能忍下来,同时用眼神疯狂告诫杜英以示愤怒。

  至于殿下······杜英觉得她的眼神满满都是幽怨。

  好吧,反正左拥右抱的是我,幽怨就幽怨吧。

  ——————————

  天色向晚,京口城已经灯火通明。

  越来越多的关中王师经由许昌——寿春——广陵这一条已经完全被肃清的道路南下,沿途还有水师协助转运沉重的兵甲和粮草,所以行军速度很快,如今已经在广陵和京口汇聚了数万兵马,而其中最骁勇善战的显然还是韩胤和袁方平带着南下的六千多步卒。

  京口是要塞类型的城池,讲求的是一个城池小而深,方才易守难攻。而在京口外围原野之上,则有大片大片的窝棚,是南下流民暂时落脚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人就此长居,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中原北望。

  如今,他们的期待还真的要变成现实了。

  杜英抵达京口的第一件事,是安民,而第二件事,就是收拢京口百姓,一方面整顿卫生环境已经差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窝棚区,另一方面则在百姓之中招募兵员。

  那些在窝棚草房之间上蹿下跳的年轻小伙子们,在历史上可都是北府军的中坚力量,杜英当然不可能置之不顾。

  而随着大队的关中兵马抵达,随之而来的还有闻风而动的关中商贾,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之前都滞留寿春,当然也有从关中随军南下的,携带来的大量货物和资金,无疑让杜英的腰杆子直接挺直了起来。

  军中的长史和主簿,自动转变为本地的官员,负责收拢原本混乱的基层吏治,每人抓一支队伍,深入到窝棚区之中,先调研、再制定改建计划,有条不紊。

  随着商队而来的各个镖局,也就地编入官府的调研队伍之中,镖师们身着表征不同身份和职务的衣衫,站在街上维持秩序,其实已经在扮演警察的角色。

  至于陆续赶到的军队,驻扎在窝棚区的更外围,一方面负责筛查进入京口的队伍和人丁,排查奸细,而另一方面则以老带新、训练新招募的士卒。

  等到那些改建计划推出,这些军队则负责分散成一支支小队,配合新招募的丁壮,参与到窝棚区的改造工程中。

  杜英虽然这几天足不出户,免得被那些堵着门的世家子弟给围住,但是对这些计划还是很了解的,坐在桌上,他慢条斯理的说道:

  “如今在城南的几处小窝棚,已经开始尝试,分为两步走,双管齐下。

  其一,是推倒了那些窝棚重建,建设外垣内坊以划分不同坊市,方便管理。建设土木结构的屋舍,至少能够扛得住京口常见的风雨。另外还有开设书院、市集和工坊,把关中的那一套搬过来。

  当年在长安重建的时候,是满地废墟,而如今这京口,窝棚里毕竟还住着人,情况要复杂得多。”

  谢道韫也露出凝重的神情:

  “南下流民,漂泊无根,对于官府朝廷的信任可想而知是寥寥无几的。所以现在要拆了窝棚,他们恐怕会对都督府的信任没有高,要当心被有心人煽动闹事。”

  “余明日就会出现在工地上。”杜英沉声说道,“事关能不能经营好京口,而且这也是我们关中新政在京口的第一次尝试。

  金刀出鞘,以观其锋,余自然也要时时盯住,免有差错。”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