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一七章 本来叫“四夷馆”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那满朝文武,都为之瞩目。

  “大晋长安侯、都督雍凉并三州军事杜侯麾下通事馆掾史梁殊,参见燕国吴王!”梁殊朗声说道。

  慕容垂对着他微微颔首,却并没有着急说话。

  梁殊微微一怔,旋即意识到什么,还不等他做出反应,身侧就响起声音:

  “通事馆掾史,这是何等职务?之前为何从未听说过?”

  提出问题的,是一个老人,他打量着梁殊,看着他身上的汉家衣冠,脸色怪异。

  梁殊也侧头看了他一眼。

  身穿半胡半汉的衣衫,显然是个汉家子,看这年岁和站位,应该是出身北方二三流世家的,家道中落,所以家中的老爷子也必须要入朝为官,还当不了什么大官,只能站在距离门口不远的地方。

  率先开口,显然也是被其余的世家推出来当炮灰,试一试这位使者有几分本事。

  “都督新设之职位。”梁殊只是扫了他一眼而已,重新看着慕容垂,既不在乎这个发难的老人,也对慕容垂没有几分敬意。

  老者哼了一声:

  “《礼记》有云,掌邦国之通事而结交其好。

  这通事之职,为朝廷所有,通事馆之名,之前更是尚未有之,因而这位杜都督,当真是手眼通天啊!”

  既是嘲讽杜英不过是一个都督却能够私设职务,设立的职务按理说也没有什么礼法效用,也是在表示梁殊既然主持一个古往今来从未有之的机构,那么你的所思所作所为,恐怕就值得推敲了。

  可不是你说了是什么就是什么的。

  梁殊淡淡说道:

  “都督本来是打算命名为‘四夷馆’的。”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哗然。

  四夷馆,那就是明摆着指着他们是夷狄了。

  鲜卑人们并不在乎。

  我夷狄也,本来就是嘛,不然让我去当汉家子,还不愿意呢。

  但是那些汉人世家出身的官吏们,可就不愿意了。

  又有一名中年人跳出来说道:

  “入华夏者华夏,入夷狄者夷狄。如今我大燕主上入主河北而雄踞中原,此昔年汉光武之伟业也!

  反观司马氏,偏安江左,取吴越之地,自号朝廷。既已为吴越之人,何来正统?”

  中年人这一句话像是直接启发了剩下的汉家士人们一样,很快又有人抢着说道:

  “大燕之国祚,传承自长安之晋,晋降于匈奴,再至羯人,经冉魏而到大燕,一脉传承,并未断绝。

  建康之典午,不过是其皇室旁支,另立朝廷、偏安一隅,非是华夏!”

  “唯有我大燕,继华夏之绝嗣、顺国祚之交迭,称为上国,俯瞰四夷!”

  “兄台对关中之使者斥责江左朝廷,也有所不妥,关中杜都督,已是听调不听宣,谁说就是江左典午氏之拥趸?

  不如尊使速速返回长安,劝说杜都督携三州之地归顺大燕,爵禄赏赐,定然颇丰,万万不会亏待了杜都督。”

  “此言在理!”

  看着这些世家子弟们一唱一和的,画风甚至已经从争辩到底谁是正统这个南北双方的老问题一直延伸到了关中和江左的关系这个关中官吏们自己有时候都弄不清楚的新问题上,最后还落脚在了劝说杜英投降上。

  梁殊袖手站在大殿中央,闭着眼。

  这些人说的话,好像从左耳进,从右耳出,浑然没有在意。

  一直到他们聒噪了一会儿,梁殊方才睁开眼,直接看向静静听着的慕容垂。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