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7章 空军的未来_山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装发动机和三个起落架。板金工在桁架上把亮闪闪的铝蒙皮铆在机身上,安装钳工把一个个部件装配起来,检验员不停地检查着部件的安装质量。

  他们如一勤奋的工蚁一般默默地干活,有时偶然商量一下,或者叫来工长和技正,象—群工蚁似的围绕着眼前这只硕大无朋的飞鸟,只不过不是为了啃食,而是为了用数以万计的零件将其构成这只飞鸟。

  待飞机装配好之后,一辆拖车把它拖出装配厂房,拖至厂房外的停机场上,加油车、测试车和其他各种车辆围着h-3轰炸机。随后发动机开始试车,四台发动机的轰鸣着运转时,只震得地面发抖,发动机试车完毕后,拖车又把飞机拖上滑行道,装配车间外面就是试飞场。

  到了这个时候,公司的试飞员也就过来了,他们自己先里里外外查看一遍新飞机,然后向公司的工程师们和技术主管们招招手,就钻入机身。新飞机在滑行道上开几个来回,试试仪器仪表和操纵系统,就滑上主跑道,试飞员一加油门,拉起襟翼,巨大的的远程轰炸机便腾空而起。

  在大约三千米的高度上,这架轰炸机以三百公里的时速在空中飞一个椭圆,然后在人们的注视中作几个简单的规避机动,而在这个时候,地面上的人们无不是紧张非常。

  “禹朋,这次“h3”的引进,之所以能这么顺利,这可是您的功劳啊!”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王士倬看着身边的王助,用颇为感慨的语气说道,尽管他们设计出了最好的战斗机、最好的双引擎轰炸机,但是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师,王士倬却清楚的知道,在此之前,北方航空工业根本就不具备设计远程重型轰炸机的能力,原因非常简单——四发重型轰炸机,并非只是简单的增加两台发动机、扩大机体那么简单,它的设计与制造对于北方航空工业而言,都是陌生的,有着太多的技术问题需要克服,同时亦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也正因如此,航研所才会制定通过技术引进,首先解决“有”的问题,然后再通过技术吸收,从而完成技术转化,并最终设计出符合中国需要的远程重型轰炸机。

  “王所长,我有什么好谢的,不过只是露个脸罢了,至于其它……还是靠你们自己,才造出了它!”

  望着空加的那架闪烁着银光的“h-3”,王助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憧憬之色,看着一旁的十几名来自美国的技术人员,他便开口询问道。

  “h3是完全按照美方的标准制造的?”

  “完全按照美方标准制造!”

  不过随后王士倬又特意补充道。

  “因为299h的油箱并不是自封闭油箱的关系,因此,我们重新设计了它的油箱……”

  在民国29年,并不是所有的飞机都采用了自封闭油箱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