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章 小夜曲_山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座工厂或许是整个北方新区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占地近十平方公里,这座工厂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拖拉机厂。一九三六年三月,一个由十三名北方公司工程师组成的代表团来到美国,与许多美国公司洽商援建一座年产五万辆卡特皮拉型拖拉机的工厂,而此时拖拉机厂的初期工程已经搞了一段时间,但主体车间直到美国的设计图纸于六月份到来后才开始施工。拖拉机厂的全套设备均在美国设计、制造,然后运往中国。欧洲最大的拖拉机厂就是这样产生的。美国工程师在这里监督这些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约八十家美国公司参加了这项工程。每项工程和设备都由一家美国大公司负责:工厂设计,是艾伯特?卡恩公司;锻造车间设计,R?史密斯公司;铸造车间设计,弗兰克?C.蔡斯公司;冷轧车间设备,尼亚加拉和布利斯公司;淬火设备,罗克韦尔公司;发电设备,塞坡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输送系统中的链带,链带公司;建筑材料,麦克克林托克和马歇尔公司。

  这座工厂完全是整个新区之中,第一座完全由美国人设计、建造和投产的。而与普通的拖拉机厂不同,这座工厂原本应该实现中国农业“耕地不用牛”,这一象征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期盼的工厂。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座纯粹的拖拉机厂,而是一座坦克工厂。

  在这个庞大的如一座小城市般的工厂中,除去一座庞大的用于安置生产流水线的大型整体式厂房外,还有数十座十八米跨、九百米长的标准厂房,这种大型厂房则生产着供流水线组装使用的各种零部件,尽管各个厂房都有自己的编号,但在工人们的口叫却不过只是“金工*车间”。

  入夜时,“金工3车间”内的轰鸣的机器早已经停了下来,工人们都已经下班了,尽管现在北方公司大多数企业依然实施着战时体制,但对于生产配件的金工3车间来说,每天只需要完成两个班,即可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即便是在战时,亦不是每座车间都需要实施三班生产,此时的车间显得空荡荡的。

  走进车间的休息室,方振国从衣柜中拿了自己的衣物,正要离开的时候,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一个娇弱的身影,正站在一台万能铣床边上,手中拿着一份图纸,不知在忙着什么。

  “李芳珍。”

  方振国走过去喊了一声。现在全车间的工人都下班了,她还留在车间里,李芳珍是金工车间少有的几名女工中的一个,看着她在那里忙活着,方振国只觉得一阵惭愧,自己成天浑浑噩噩地只想着过一天是一天,而像李芳珍这样的女工却这么认真,着实让他的黑脸为之一红。

  “振国哥……”

  李芳珍回过头来,眼睛里闪着一丝神采。

  “那个那个,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