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9章 邯彰制造_山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许多进口货挤出了专区。

  也正因如此,叶云先才会悄悄的来到邯彰,然后对邯彰进行探访,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看到在乡村集镇附近出现在一座座规模不大的工厂,那些工厂少则投资数千元,多则不过十数万元,其规模远不能同各县设立的少则数十万、多则百万投资的大型工厂相比,但正是这一家家“小型乡土企业”吸引他的注意力,这些乡土企业的规模不大,产品大都是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工人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余人,且大都以附近农民为主,这些小工厂的存在,使得在这里的农村中第一次出现了“工人”这个群体,尽管他们的收入低廉,。但任谁都能觉察,这些分散的似乎互不联系的小工厂的存在,正在改变着邯彰十二县的农村。

  是什么促成那些乡绅投资工厂,是什么使得那些工厂可以获得赢利,仅仅只是因为政垩府倡导?最终正是这些疑问,使得他把视线投注在实业联合会的身上,因为在那些工厂中,他每一次都可以听到同一个名字“产业金融联合会”,也就是所谓的“实金会、拾金会”,话里的意思再清楚不过,只要进入这里就能“拾金”。

  “嗯……”

  沉默片刻,李树翘看着面前这位从上海来的记者,作为“产业金融联合会”理事长,他一直都存在着一个意愿将产业金融联合会的影响力,在未来的几年中扩散至于全国,从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金融指导机构”。不过现在,对于外界来说北方公司持股的联合会,仅仅只是邯彰专区的产业金融指导机构。

  沉思良久之后,李树翘随手从桌上拿出一杆铅笔,然后看着面前的叶云先说道。

  “知道这杆铅笔吗?”

  “铅笔?”

  这杆铅笔有什么不同吗?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接过那杆铅笔,铅笔的笔头上镶有笔擦,而笔身则漆有黑漆,除去上面的“新兴铅笔公司”之外,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中。

  “铅笔很小,很不起眼”

  朝着椅背上一靠,李树翘眯着眼睛说道,或许是因为放松的关系,使得他语间的广东腔调更浓了,以至于需要仔细聆听才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从清末“废科举、办学堂”起,铅笔这种新事物就开始涌入中国大地,由于轻便好用,销售面逐渐打开,很快就取代了许多国人使用毛笔的习惯。发展到现在后来,不仅有专门的文具店,连街边很多烟酒杂货店都在卖铅笔每年,仅铅笔一项,外商就从中国人的口袋里掏走数百万关金。”

  李树翘说的事情,在叶云先看来并不是什么新闻,去年“双十节”当天《中垩央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吴羹梅两天前在上海成立了一家铅笔厂,并且准备了三千打“国产铅笔”赠送给10日开幕的民国时期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