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遗诏可改邪?_北宋官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丁谓信心满满的催促着王曾赶快下笔的时候,他却没有发现,对面的王曾早已经是眉头紧锁。

  略微踌躇了片刻之后,王曾甚至直接搁下了手中的毫笔,抬头道。

  “太后临朝,政出房闼,此本国家否运,全因太子幼冲,无可奈何也,书军国事权兼处分足矣,不宜去之。”

  话音落下,丁谓的脸色顿时一沉,眼见着就要发难。

  见此状况,王曾起身一拜,道。

  “丁相公,我等诸臣方才共听圣人宣大行皇帝遗命,言犹在耳,何必再议?”

  这一句话,将刘娥搬了出来,倒是让丁谓一时之间有些哑口无言。

  随即,一旁的冯拯也道。

  “王参政所言有理,丁相公何必执拗?”

  冯拯虽是末相,但首相,次相,末相皆是宰相,本就只是排序之间有所差别而已,理论上来说,权力并无差异。

  何况,冯拯的资历更老,说话也更有份量。

  他开口赞同王曾的意见,其他的宰执大臣也顿时有了底气。

  枢密副使张士逊紧跟着便道。

  “权字若去,恐引台谏非议,还是写上稳妥一些。”

  七人之中有三人都明确表示反对,而且王曾还抬出了皇后。

  丁谓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道。

  “听你们的便是!”

  “……情形便是如此,这些都是臣找了侍奉在旁的宫人打听到的。”

  延庆殿中,雷允恭的话还在继续。

  “……除了因增减权字有所争执外,王参政还说,淑妃娘子并无所出,虽助圣人抚育太子有功,然诸皇子皇女之母尚无所封,独淑妃娘子册为皇太妃,礼尊过甚,故主张此事当缓议之,不必载于遗制之中,不过,丁相公对此表示反对,至臣归时,仍在争执未有结论……”

  雷允恭所说的淑妃娘子,指的是杨淑妃。

  宋朝的宫城不大,但是,皇帝的后宫当中妃嫔却不少。

  单说赵恒的后宫当中,有品级的妃嫔,就有十余人。

  因此,除了皇后之外,很少有妃嫔能够独居一宫。

  大多都是一宫之中分出不同的殿阁,依品级高低,居不同大小的殿阁。

  刘娥是在大中祥符五年被册立为后,在此之前,她受封德妃,和她同居一宫的,便是当时仍只是婉仪的杨淑妃。

  说起这位淑妃娘子,本是赵恒潜邸时的妾室,出身倒也算是官宦家族,其叔父官至天武军副指挥使。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性格柔婉,和刘娥居一宫时,不仅没有因为刘娥的身份而看轻她,反而和刘娥的关系处的很好。

  后来,刘娥‘生下’了赵祯,很快被封为皇后。

  但是,那个时候,她已经四十岁了,精力不济,再加上要辅助赵恒处理政务。

  所以,在征得赵恒的同意后,刘娥便继续让杨淑妃和她同居一宫,一起照顾赵祯这个小皇子,直到现在。

  所以,某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