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 妇女节礼物_重生之风起199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月8日星期一,下午5点20分,杨舒力在凌江市中心百福广场报刊亭前,盯着报刊亭的一侧发楞。

  报刊亭的侧框上,有一份《西蜀时报》翻开后挂在上面,翻开的那一版是特稿版,文章题目叫《教授女儿偏僻山村教书24年学子排队叫妈》。

  这个标题和杨舒力自己取的有两处改动,一个是教书26年变成了24年,前天接到《西蜀时报》特稿编辑陈海的电话,提到了这事,他们进行核算,认为叶老师教书是24年。

  杨舒力当即承认错误,叶老师是下乡26年,在田里劳动了两年,才去当代课老师,这样算是24年。

  原标题后半段是“6个孩子排队叫妈”,改成“学子排队叫妈”,这是编辑改的,不清楚他为什么这样改,可能觉得6个孩子不必突出,也可能是标题字数太长,要减字数。

  陈海说,他已经找凌江市教委核实过叶老师的事,马上编发出去,只是找杨舒力核实几个小细节,因为这篇稿子很重要,是呼应三八妇女节的。

  而今天在凌江市,几乎所有报刊亭都把《西蜀时报》翻到这篇特稿,挂在显眼的位置,不是因为三八妇女节,而是因为这篇稿子写的是凌江地区的事。

  三八妇女节和凌江地区本地题材,一下把这篇稿子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杨舒力看着报刊亭楞了好一阵,他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件事。

  然后到摊位前买10份今天的《西蜀时报》,老板数了一下,只有最后8份了。

  差不多,还有一份样报会寄到学校。

  《西蜀时报》每天早晨出报,通过高速公路运到凌江市,凌江市中午时分就可以看到当天的报纸。

  回到家,秦华玉也在,今天妇女节放假一天,明天上午她才到学校去。

  把7份报纸放在房间,拿着一份报纸出来,递给秦华玉,“这是我们上次去采访的稿子,登出来了。”

  由于呼应三八妇女节,稿子处理得高调,套红的标题,大幅的照片,版面下方是广告,特稿版面每次都有广告,有些产品指定在特稿版面刊登。

  “这个舒泥就是你的名字嘛?”秦华玉问道。

  “是的。”署名问题杨舒力也斗争了一番,决定采用和自己名字相似的“舒泥”。

  “全部是你写的啊?”秦华玉指着整个版面。

  “全部是的。”杨舒力还幽默了一下,“这个不是。”他指的是版面下方的广告,今天的广告是一个女性医美,显然也是对应三八妇女节的。

  “好……好多钱?”秦华玉的嘴一直没有合上。

  “几千块。”《西蜀时报》特稿的最低稿费是千字5百元,这篇稿子接近5千字,保底是2500元,如果稿费提高,再加上联网稿费,那就不好说了。

  《西蜀时报》的特稿要求独家投稿,在自家的版面刊发一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