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十四章 同一首歌_重生之风起199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元一个,也不会影响百福广场的生意,因为顾客的心情和目的都不一样。

  这就是杨舒力一定要把店开在百福广场的原因,在其他地段可能火一阵,不知遇到什么变故,可能生意就不行了,但在百福广场可以长期做下去,因为这里的氛围不会变化。

  看着杨升元和向叔叔精神焕发的样子,杨舒力感到的不是利润翻倍的喜悦,而是双保险。

  酥肉和鲜肉饼,这两个产品做好了,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向叔叔可以靠这两个产品把两个小孩养出来,杨升元可以靠它们养老,何况百福广场的门面不用掏钱。

  至于杨舒力,当然不会指着这两个产品一直吃下去,最多还有两三年,他就会放手,把这一块完全交给杨升元和向叔叔。

  向叔叔回家后,稍事休息,杨舒力回到自己房间,伴随少年侦探,进入宋朝世界。

  宋朝的一大功绩是完善科举制,科举制虽然创始于唐朝,为社会增加了知识人群,但唐朝科举制不完善,录取的人数少不说,大部分集中在京畿地区,影响了其他地方读书人士的积极性。

  宋书《北梦琐言》卷四云: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荆州离长安不算远,但直到晚唐才考中一名进士,被称为“破天荒”,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反映了唐朝科举制的弊端。

  北宋中期,北方地区因为读书人少,每10人可录取1人,南方地区读书人多,100人录取1名。这样的录取率下,应考人数越来越多,考中的几率越来越低。

  杨舒力设计的少年侦探,就是在学习应考的过程中,辗转各地,顺便破案。

  可以这样说,在宋朝很多时候,参加科举考试,比当今参加高考的含金量还大,那时候考试成功就会成为劳心者,现在高考成功,多数时候还是劳力者。

  但是今天又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即经济向普通人放开,这种放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结合全球化,会让个人取得更大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

  星期五是中秋节,本来和涂艺约好去看电影,后来说这可能是涂艺在国内最后一个中秋节,两人决定还是呆在家里陪父母看电视。

  今年的中秋晚会由央视国际频道承制,和往年相比,貌似上了一个台阶,有一个主题,叫《今夜月正圆》。

  杨舒力能坐下来看中秋晚会,秦华玉很高兴,不住夸电视画面美,演员歌唱得好,晚会办得太好了。

  但杨舒力还在和涂艺通短信,他们约好明天中午出来吃饭,然后再去百盛商场楼上看电影。

  杨舒力让涂艺选午饭地点,她选择了汉城屋,看来五花肉包菜和石锅拌饭很对她胃口,杨舒力也很喜欢这两种。

  中秋晚会看了,春晚就不会看了,杨舒力是这样想的,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营造幸福氛围,或者叫代入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幸福代入。

  不过,黎明和成方圆开始唱《同一首歌》时,杨舒力陷入了歌声与回忆中。

  鲜花曾告诉我

  你怎样走过

  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甜蜜的梦啊

  谁都不会错过

  多么熟悉的旋律,原来这就是“同一首歌”,有个央视的导演用这首歌做了个节目,风靡全国,赚了不少钱。

  意味着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人们,产生了浓烈的怀旧心态,怀恋80年代以来的这20年时间。

  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

  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

  歌词写得比较梦幻,不过,这种集体记忆不再在杨舒力的生活中占据位置,他要创造自己的时间线,以及自己的幸福。

  喜欢重生之风起1998请大家收藏:重生之风起19982k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