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府院之争2_铁血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本这个时候的态度和过去大相径庭,袁在世时,英、法、俄三国曾劝诱中国参战,被日本所反对,日本认为中国既已宣布中立,就无须对德国宣战。那时日本反对中国对德绝交是怕中国加入协约国后,就使日本无法“乘火打劫”侵略中国,何况当时袁世凯是拉着英国对付日本的。现在段内阁正和日本亲近,中国参加协约国,对日本也是有利的。

  段内阁的秘书长张国淦也力主对德绝交,每天都把不利于德国的情报供给段,把应和德国绝交的好处打动段。段遂由极端亲德派而变成了极端的反德派。

  对德问题,当时府院都有讨论会,院方每逢星期二、四、六日都有国务会议,乃于一、三、五召集“国际政务评论会”,主持人是张国淦,参加的人有名流、学者、言论权威等。徐树铮是反对对德绝交的,他曾写了七封信给段,叙述反对中国卷入欧战,段只看了两封,以后的都原封不动地搁在抽屉里。梁启超也是极端的亲德派,所以也反对和德国绝交。

  国会方面议员们大多数同情协约国,抨击德国的黩武政策。

  中国人最坏的一种观念,常把对外问题牵连到对内恩怨上。段听说黎和国会也主张对德绝交,他便力争先发,不愿在黎之后,而黎听说段主张对德绝交,乃反过来变成反对对德绝交。这时黎恨段达于极点,段的政策在黎看来,无一是处,段东黎则西,段是黎则非。老好先生的黎有时弄僵了也不好惹的。

  段祺瑞为了对德国绝交问题密电各省军政大员征求意见,黎也密电全国名流广征意见。结果所得的答复都是反对对德绝交。

  名流如:孙中山先生、唐绍仪、章炳麟、谭人凤、康有为、马君武等。

  北洋军系如:冯国璋因为受了孙洪伊的影响,露骨地反对,其他反对的有倪嗣冲、王占元等,他们主张坚决中立。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其中有一条高徐、济顺铁路借款项目涉及到山东,因此李默涵第一个表示反对。李默涵在通电里表示:这样的卖国条款,不光自己不接受,山东人民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条款及时出了北京,也进不了山东,只要自己在山东主政一天,就绝对不会把属于山东人民的权益出卖给日本人。

  末尾,李默涵还表示,如果中央政府强迫山东人民接受这样的条款,那么自己就会考虑宣布山东独立,以此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