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1章 蜀国的反应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管家小声禀报了收到的消息。

  赵老太公久久无语,忽然叹了口气说:“蜀国危矣!”

  “老太公,何出此言?”大总管不解的问赵老太公。

  赵老太公叹息道:“晋阳地狭人少,又有契丹人在背后撑腰,李中易必定是把目标对准了咱们蜀国。”

  “老太公,可惜皇上不信任咱们家的家主,楞是把兵权交给了王处回那个假道士。”大管家不忿的暗骂王处回。

  这王处回原本是个靠算卦骗钱的假道士,不知道怎么的,就入了孟昶的法眼。

  孟昶宠信个把奸臣,其实也没啥,就连李中易的身边都有小人,更何况是孟昶呢?

  可问题是,李中易绝不可能把兵权叫给小人的手上,而孟昶却恰恰相反。

  说句心里话,尽管赵老太公和李中易有旧谊,但是,他还是乐意和李中易打上一仗的。

  打赢了,赵家的利益自然有了保障。若是打输了,大不了带着全家人投降算了。

  李中易在北边的所作所为,赵老太公不说了如指掌,至少明白个七、八成。

  赵家有今天,主要是靠着骁锐军的实权。然而,以李中易的脾气,只要打进了成都府,兵权一定会被收走。

  赵家是武将世家,家里就没有一个读书种子,走文臣之路,何其艰难?

  只是,如今令赵老太公气恨的是,孟昶放着赵廷隐这员大将不用,偏偏相信了口舌之徒的王处回,实在是可恼啊。

  说句实在话,李中易在开封搞的两件大事,赵老太公都不能认同。

  其一是限田令,其二是限利令,这两项措施都极大的损害了大地主们的根本利益。

  赵老太公的名下,广有良田十余万顷,每年所收的田租,占了整个赵家全部收入来源的七成以上。

  由此而言,赵老太公岂能舍弃掉,已经吃到了嘴里的大块肥肉?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脑袋,赵老太公是大地主中的一分子,他自然不可能认同限田令和限利令。

  到了下午,赵廷隐从军中回家,赵老太公听说后,便使人去把赵廷隐叫了过去。

  “大人,唤孩儿来何事?”赵廷隐毕恭毕敬的行了礼。

  赵老太公捋着胡须说:“开封那边伐蜀之意,已经不问自明,咱们家的立场也该有个结果了。”

  赵廷隐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着这件事,见赵老太公动问,他便拱手道:“大人,咱们家与李中易有旧,若是投过去,长保富贵不敢说,至少性命无忧。”

  赵老太公明白了,赵廷隐是想干脆投了李中易,毕竟,孟昶并不信任他们老赵家。

  “你想过没有,一旦投了李中易,咱们家的万顷良田,就再也保不住了?”赵老太公逼问赵廷隐。

  赵廷隐苦涩一笑,说:“总比交战后,结了大仇,要好得多吧?”

  赵老太公听懂了,赵廷隐的意思是,蜀国肯定不是李中易的对手。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