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2章 瓦肆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孝诚刚才在码头之上,献上他亲手做的麻布鞋,已经算得上的开门红了。

  如今,郭孝诚随口能够说清楚郑州西郊外的乡军状况,显然再次加深了李中易对他的好印象。

  在茶楼里坐了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李中易又领着折御卿和郭孝诚,上街闲逛。

  忽然,李中易听见了丝竹和唱曲之声,他不由扭头看向折御卿。

  折御卿拱手笑道:“无商不福,所以臣鼓励各行各业努力赚钱,大白天也没禁止瓦肆营业。”

  李中易点点头,按照前朝的惯例,瓦肆之类的娱乐场所,只能在夜间开门营业。

  可是,郑州城中却允许瓦肆在大白天营业,这也算得上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了。

  整个强汉朝,疆域已经异常之辽阔,各地的情况又多有不同,地方政府采取多种形式繁荣市场,活跃经济,应该给予鼓励。

  冷不丁的,李中易忽然看见一家买刀剑的商铺,不由笑着问折御卿:“这也敢卖?不怕刁民拿来谋反?”

  折御卿拱手笑道:“盛唐之世,不禁刀剑,只禁甲胄,其心腹之患乃是边疆的蛮子逆贼。”

  李中易心里有数,折家以前的老地盘府州城中,也是不禁刀剑的买卖。所以,府州的民风异常之彪悍,敢战之士成千上万,这才能在险恶的西北地区存活下来。

  就目前而言,由于朝廷禁军普遍配备了火炮、鸡尾酒、回回炮和神臂弩,所以,李中易力排众议,允许民间持有刀和剑,只禁了甲胄。

  历代以来,敢于让民间拥有刀剑的朝代,都是十分自信的尚武时代。比如说,盛汉和盛唐时期便是如此。

  等隧发枪研发成功之后,李中易甚至会下令,连甲胄都不再禁止了,他就是如此的自信。

  说句大实话,自从皇权要下村的国策,被贯彻执行之后,李中易对于乡村的控制力度,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

  李中易心里很有数,越是天下承平日久,也就是武备松弛,战士不堪一战的崇文抑武时代。

  按照李中易的计划,他的儿子们,只要超过了十八岁之后,都必须进入军队里服役十年以上。

  在华夏的历史上,这又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创举!

  实际上,在欧洲国家,皇子和贵族的子弟们,都有从军的传统。

  李中易不过是照着葫芦画瓢罢了,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成为帝国的米蛀虫。

  另外,也只有在军中立下了战功,李中易的儿子们才有资格获得爵位。

  又转了一条街后,郑州最大的瓦肆——刘家瓦肆,不经意的出现在了李中易的面前。

  李中易笑了笑,说:“走,进去瞧瞧热闹去。”显得兴致很高。

  就折御卿和郭孝诚而言,只要李中易高兴,让他们俩做啥都心甘情愿。

  于是,李中易就在折御卿和郭孝诚等人的簇拥下,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刘家瓦肆。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