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章 李都监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呢。

  这时,首相范质、次相兼枢密使的王溥和次相李谷突然一起赶到,君臣一番重新见礼。

  “文素,你来说吧。”柴荣把玩着手里的玉钺,瞥了眼李中易,叮嘱范质介绍情况。

  范质轻咳一声,说:“由于粮食已经齐备,朝廷精锐禁军正在加紧训练……”

  “陛下决意编练新军。”范质瞥了眼,一直不动声色的李中易,继续介绍说,“新军军号为:破虏,员额一万,共一厢两军二十个指挥。一应物资供应,及练兵方略,皆以原河池乡军的标准执行。”

  李中易恍然大悟,柴荣之所以没杀他,并一直出难题考验他,敢情落脚点是在编练破虏新军上面啊!

  这也是柴荣有雄主之气魄,换作一般的统治者,李中易的表现越出色,就越容易掉脑袋。

  “朕意,以符昭信为破虏军都指挥使,李中易兼破虏军都监,不知诸公以为如何?”柴荣淡淡的抛出震撼弹,一石激起千层浪。

  柴荣一心想北伐,破了契丹铁骑对中原政权的巨大威胁,作天下之主!

  李中易擅长练兵,而且有过实战大胜后周精锐禁军的经验,而且,他还非常会捞钱、搞生产以及抓后勤。

  这么一来,一代雄主和一代“妖臣”,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体。

  都监,就是监军,在唐朝中后期,一般由太监担任,权力大得惊人,往往可以架空统兵的大将。

  五代和北宋早期,都监基本都是中高级文官或是武将,很少有宦官。李中易这个破虏军都监,远不是水浒传里,被武松所杀的张都监那种小角色可比。

  具体的说,在破虏军中,统帅兵马是都指挥使符昭信的事。可是,决定军将们升迁降调的奏报定稿权却在李中易的手上。也就是说,没有李中易的签字画押,符昭信想提拔任何将领,都是不算数滴。

  而且,后勤辎重的调拨大权,也在李中易的全权掌握之中。

  嘿嘿,这种管军的制度设计,李中易,李都监,倒还真有点“党委书记兼政委”的风范哈!

  范质早知这个结果,也没有太过惊讶,该说的不该说的,他事先都把意见告诉给了柴荣。

  王溥和李谷,却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事,他们俩不由大惊失色。

  “陛下,岂有既管钱粮,又督兵马之理?而且,让外戚掌握兵权,此乃亡国之兆。”王溥声色俱厉的坚决予以反对。

  李中易心想,王溥这一席话,同时打翻了两个人。前边的钱粮和兵马共管,自然指的是他李某人。所谓的外戚掌握兵权,那肯定是说符昭信。这个正儿八经的国舅爷。

  实际上,王溥这是在偷换概念,李中易就算是当上了兵马都监。依然是个文官。

  按照周制,兵马副都监以下,才是正儿八经的武将,都监则由文官充任,目的是起到文官监军的作用。

  如果王溥知道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