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3章 隔壁老李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财政收入,已是极其严重的入不敷出危机!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被美化的所谓解民之困,而是要把原本属于士夫阶层的特殊利益,收进国库中去。

  挡人财路,比杀人父母更可恨,所以,王安石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之后,只能黯然下台!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务操作,李中易对于所谓的治乱循环规律,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风调雨顺的太平光景,一亩中等水田,价值十余贯,甚至是几十贯。

  一旦遭遇了天灾,或是人祸的河流决堤,原本勉强度日的自耕农们,被迫要借钱过日子。

  这个时代,除了李中易办的翻版银行——李记钱庄之外,绝大部分自耕农除了找亲朋好友借钱之外,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能去找本村或是本乡的大地主或是富商借高利贷。

  王安石在地方上待了二十几年,他对此弊端,自是看得异常清楚。所以,王安石主政之后,颁布的青苗法和借贷法,从立法本意上而言,皆为善意,确实想解民之苦。

  但是,王安石解民之苦的手段,却是大错特错,错得一塌糊涂!

  各地的官府,原本就是朝廷派驻各地,用于管理和镇压屁民的暴力机构,他们成天做的事情,就是欺上瞒下和吃拿卡要。

  各地的贪官污吏们,哪怕没有朝廷的政策,也要创造条件,挖空心思的巧取豪夺。

  更何况,王安石给了政策,让他们找到了千载难逢的,拿起鸡毛当令箭的绝佳借口。不把好经念歪了,他们这些掌握权势的大和尚们,怎么吃香的喝辣的呢?

  所谓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是绝对深刻和精辟的历史总结!

  王安石想让原本喝民血吸民膏的官府,变成草食动物,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为什么唐朝前期,能够兴旺发达呢?核心的要点是,不历州县,不得任职宰相!

  也就是说,必须当过州官和县官的官员,才有资格被选为宰相。

  州县官,被统称为牧民之官,他们就算是比较贪婪,至少也熟悉民间疾苦。不仅如此,州县们最清楚朝廷的好政策,会怎样被歪嘴和尚们故意念坏。

  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打着解民之忧的旗号,却变成了坑害老百姓的恶劣行径。

  要真正的做到抑制土地兼并,避免激化社会矛盾,有几个必要的条件: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是,执行好政策的官吏,必须遍布州县,并掌握着实权,也就是好官的选拔机制必须完善;其二是,当自耕农遭了天灾之后,可以从各地的李记钱庄,拿到利钱很便宜的五年以内的长期贷款。

  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州县的土豪劣绅们,就无法通过天灾人祸,攫取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的暴利。

  历代总结政治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